主机宝贝 服务器技术教程 新手用的常见Linux刊行版保举?

新手用的常见Linux刊行版保举?

看到这个问题我就忍不住了,作为一个早已和 windows 分道扬镳的 deepin 用户,在单跑了 deepin 近 3 年后我必须来怒答一波。

首先上结论:Deepin 是目前最适合没有任何编程技术小白的 linux 操作系统(当然,也欢迎老鸟入坑)

① deepin 没有拿过国家一分钱的补助,完全自力更生。早期完全是深度老总个人掏钱续命,相比各种麒麟,说是自生自灭都不为过。深度获得的资源肯定没有其他国家队操作系统的好(政府采购什么的也占不到便宜),但从目前来看,在各种麒麟慢慢销声匿迹后,Deepin 不仅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了,而且得到了 360 的融资,和华为也开展了合作,在政府采购中也慢慢有了份额,已经越来越好了。以我之所见,私以为 deepin 是当下我国最有潜力的操作系统。对于操作系统,有自己的造血能力,只要能活下来,未来可期。

② Deepin 界面美观。颜值即正义,作为自己天天要看着的东西,如果太丑实在是让人糟心,其次,对于 Deepin 来说没有本地化这种说法,它本身就原产自中国(这里特制它的桌面环境 DDE,杠精散退),不论是界面还是操作都很符合国人的审美和习惯。(没错,我当初就是因为受不了 Ubuntu 的丑陋。有人可能会说,你可以自己换桌面啊。对,但是自己换和有一个公司维护这是两码事。)

③ Deepin 的开箱即用。这是 Deepin 官方的宣传口号。但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口号现在已经不适合 Deepin 了,Deepin 的易用性已经远远超过了“开箱即用”这个最低标准,一个针对普通用户的操作系统如果做不到开箱即用这是他的失败,现在 Deepin 已经朝着更加稳定以及更丰富的应用生态在发展了(Deepin 在设计上已经没有太大的改动,目前的工作是重构系统的某些部分,让它更稳定。)。开箱即用的具体表现为,对于大部分人要用到的常用软件或者其替代品(QQ、微信、WPS、百度网盘…),你都能很方便的在应用商店里下载。

④社区活跃,官方在社区有长驻管理员,而且很活跃,反馈和建议都很方便。除此之外社区还有很多大佬,经常会放出一些自己开发的软件什么的,本人已经使用 Deepin 快 3 年了,先在每天必做的就是去社区潜水……。从使用 Deepin 到目前,个人感觉社区中小白越来越多(看发帖内容就能看出来……),经常提一些很水的问题,虽然这有时候会招来社区老鸟的吐槽,但是这很显然表示 Deepin 的普通用户正在增长。

下面请允许我晒一下自己的桌面[傲娇脸]。(在我的带动下,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对这个系统感兴趣了,本人还亲自给 3 台电脑装过机)

下面是商店。(最开始本人都是用命令行装软件的(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想装个B13啊[手动狗头]),但是不知道怎么慢慢就依赖商店了,有时候会在商店里发现一些很棒的软件(不实名推荐一个笔记软件–vnote,这可能是全平台对程序猿最友好的笔记软件了))

下面是终端。终端有雷神模式,谁用谁知道。其次终端有很多主题,支持修改透明度、模糊,颜值还是杠杠滴。

下面是多任务模式。桌面的四个角可以设置热区,鼠标画上去就会执行热区的功能,我把多任务放在左下角,个人感觉非常实用。

注意:启动盘制作工具这里推荐 deepin 官方的。其他的软件比如 UltralSO 也可以,但是 deepin 的启动盘制作工具够简单明白~(小白必备)

打开 deepin 启动盘制作工具,按照提示进行操作(选择IOS –选择Upan–开始制作)。

1. 将制作成启动盘的 U 盘插在电脑上,选择 U 盘启动。(这里不同品牌的电脑不一样,比如小米笔记本是在开机时按 F12)

2. 按照提示制作(选择语言–设置用户名和密码–分盘–选择时区–开始安装)

/ : 45G — 根目录,相当于windows中的 c 盘/opt : 45G — 通常用来安装一些比较大的编程工具(比如android的SDK什么的)/home : 140G — 个人目录,越大越好(如果不是开发人员,只需要分配 / 目录和 /home 目录就行)swap : 7G — 交换空间,即虚拟内存。内存小于 4 G的用户考虑分一个,否则不需要(对于大部分用户/开发者(大数据开发等行业除外)来说,8G内存就很够用了)/boot : 850M剩余几百M留作内核升级用

我猜,很多看完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都跃跃欲试了,大家都很关心 deepin 的稳定性。其实我想说,很大程度上 deepin 的稳定性和硬件配置有着莫大的联系(同样的版本,在别人的电脑上跑的无比欢畅,但在我这就一堆毛病……),尤其是显卡驱动。目前来说,对于核显的笔记本,deepin的支持都很完美,除此之外还存在一批社区用户测试出来适配的比较好的笔记本(实名表扬小米pro15.6),我把链接放在这里,大家可以查看自己的笔记本是不是在这之中~

注:对于笔记本型号不在这里面的小伙伴,你们查一下自己的显卡(太老或者太新的显卡驱动都有问题,很可能装了只能用核显)、内存(deepin其实挺吃内存的,4G是保证体验的最小要求了),个人感觉这两个是最影响体验的硬件配置了~(再次实名表扬小米pro15.6)

本答案长期更新?不不不不更新了,本答案后面已经有些跑题了,我唠叨的毛病真是改不掉了,或许是看鸟哥的书看的?

20190304重要更新:刚刚尝试使用了docker,发现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好用了!建议各位如果不是像我一样闲的蛋疼的话,别像我一样把大部分主流发行版都试一遍,直接找个稳定的发行版部署docker多省事啊。

首先给题主推荐一下发行版的选择。玩Linux的发行版从简单到难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,每个阶段你都能有不同的知识收获,但最重要的是,你从折腾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能力,包括信息收集能力(一定要用谷歌而不是百度),动手能力,分析判断能力,英文水平等等。

建议一开始先用新手友好的系统,(下面括号中是我自己的主观评价,仅供参考)。这几个你就去官网看看随便用一个吧。

比如Linux Mint(驱动啥的最省事),Elementary OS(号称最好看,确实挺简洁的),Ubuntu(用的人多,我感觉是个中庸的发行版),Manjaro(排名第一,推荐试试i3版本),Centos(好多教科书用这个,但我感觉桌面软件少,服务器用它不错),玩的重点在于学习命令行的基本使用,了解一下它们咋安装软件,找找“感觉”。另外,评论区有好多人推荐deepin,我没怎么用过这个发行版,你们可以试试。

此外,建议买一本书,推荐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,作为一本工具书够你用几年的,不用急着全部看懂,需要啥现学现用就行。遇到问题多多谷歌,实在不行找前辈大佬提问。

等这些玩熟练了,可以试试arch linux这个滚动升级版的发行版,你可以学会系统启动过程,进一步理解Linux系统的结构。

windows就像租个精装修的房子,不允许自己重新装修,只能做些小的装饰;可以从商店买家具,可以在家里雇保姆和保镖,但有时候他们会“监守自盗”,3×0,百毒,疼讯,几大家子一拥而上,让你的房子变得拥挤;在辞退他们的时侯,他们还会死皮赖脸的撒泼打滚卖萌恐吓无所不用其极。

ubuntu这些发行版好像直接买个房子,自己可以随意装修;建筑工人能随时听从你的指令,把房子装修成想要的样子。

arch好像自己买个地基(内核),找建材提供商(pacman)拿些材料(预编译好的二进制包),在建筑工人的帮助下盖自己独一无二的房子;

gentoo好像自己打个地基,在房子不会塌的情况下想怎么打就怎么打,买些黏土(源代码)自己烧砖,烧砖的配方(USE)官方给提供,用特质的砖块,在建筑工人(portage)帮助下盖更为牢固,砖块契合严密,且有自己特色的房子;

lfs?买本《如何盖房子》,自己去各个山头挖土烧砖,先堆起来个新砖窑(临时系统),然后在砖窑再烧一遍砖用来盖房子,图纸要按照书上的理论自己画,整个过程中没有建筑工人帮忙,要了血命了。

上面说了这些,题主应该能对发行版有个基本的了解了吧,下面再聊聊我接触Linux的经历吧。嗯,下面都是些啰里八嗦的絮叨了,看烦了直接跳左上角即可。我接触Linux最早是在两年前,当时沉迷上古卷轴ol这个外服网游。由于某众所周知的原因,如果不用加速器很难连上去。作为一个穷学生,当然能省则省,看网上的攻略租了一台搬瓦工,搭建了某服务。后来,我开始沉迷“我的世界”游戏,想和朋友远程联机,就开始研究开服的方法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慢慢接触到了命令行的用法,慢慢学会了一些工具,像git,vim这些的用法。突然发现,操作系统远比游戏好玩。当时,为了追求女朋友,我还试着用vps做了一个表白网站,不过现在已经没了。

当时买了《鸟哥的Linux私房菜》一书,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。由于不喜欢虚拟机,就买了一台树莓派3b,通过ssh操作它来学习。后来根据网上的教程尝试搭建了多功能路由器,搭建nas,搭建git仓库,配合vps使用frp进行内网穿透,在这里对github上的开发者以及各个写教程无私奉献的博主表示感谢,真的是编程改变世界。玩了一年树莓派感觉他性能还是弱了些,为什么不在自己电脑上折腾呢。于是我安装了windows linux双系统,树莓派也变成了吃灰派。

在兴趣的作用下,我开始尝试各种发行版,centos,ubuntu,mint,elementory os,乱七八糟的,这一阶段我走了些弯路,光是看各种桌面好不好看,怎么美化桌面,有些舍本逐末了。虽然也很好玩,但学到的知识并不多,建议新人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美化上。直到后来有一天看到了有大佬推荐arch gentoo这些比较复杂的系统,试了试gentoo感觉过于困难,又试了试arch感觉仿佛开启了新的天地,装修房子与自己造房子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啊。有了之前的Linux基础,很轻松的根据官方wiki安装上了arch,又根据一些博客的内容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配置,玩的也很开心。

后来,我考死活考不过,实在是学烦了,剑桥那套书已经做烂了。不行学习,但是又不得不学。那就阅读一些我可能会感兴趣的英文文档吧。我选的是gentoo的Handbook。之前因为困难放弃了gentoo,心里一直有个结,想要攻克它。同时,为了练习听力,我也开始看油管上国外大佬的gentoo教程,主要看一个名叫DasGregor的大佬的“2018 Gentoo Install Guide (From LFS)”。于是,每天晚上我都开始折腾gentoo,当时的那叫一个爽!我有点强迫症,喜欢追求完美。用genkernel自动生成内核?才不要,老子就要自己配置编译。用grub引导?就不!直接用efi引导stub kernel真香。systemd开机快?就是它了!图形界面?i3,简洁明了。经过一个多月每天晚上三四个小时的折腾,经过无数次的内核崩溃,经过无数次推到重来,终于安装上了系统。同时,在兴趣的帮助下,我英语成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,听力8.5,阅读7.5,前所未有。当然这也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后厚积薄发的结果。

也是在安装gentoo的过程中,我深深的发现了前辈的经验教程对于新人是多么的重要,开始萌生了建一个博客的想法。以前虽然也会建网站,但没什么东西写。于是,我建了jerryding.site,用于写一些自己的个人心得以及经验教程。里面的gentoo安装系列写的还是比较通俗易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主机宝贝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dcbaby.com/2461/

发表回复